- UID
- 39141
- 性别
- 保密
- 出勤
- 天
- 新闻
- 篇
- 魅力
- 点
- 浮云
- 朵
- 帖子
- 金钱
- 块
- 注册时间
- 2009-5-6
- 贡献
- 点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- 积分
- 46941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TA的每日心情 | 开心 2013-11-23 09:01 |
---|
签到天数: 120 天 [LV.7]常住居民III
|
1月4日,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,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。据了解,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,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正式走上环卫工作岗位。
而此前2012年10月中旬,哈尔滨城管局公布当时报名的结果是:457个工勤技能岗位却引来1万余人报名,最终缴费成功的7186人中,拥有本科学历的2954人,占41.11%;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。
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年轻的女环卫工是研究生
在气温达到零下30℃的室外,严晓把自己包装得很严实,嫩黄色的环卫工作服,头戴棉帽,只露出一双眼睛,如果不是口罩上有粉色的卡通人物,从外表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个只有27岁的年轻女孩。
1月9日,是她正式工作的第三天,工作内容是从早晨8点至晚上5点清扫街面的杂物,严晓能够很轻巧地把一个烟头扫进垃圾鞘内,“这不用锻炼,一天就能适应了。”严晓适应的不仅仅是工作,对于外界的各种声音,也能够泰然处之了,作为七名被录取的研究生之一,她说:“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。”
管理者的出乎意料
尽管已经做好了准备,但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勇还是坦承:“没想到会引起社会这么广泛的关注,这几天已经记不清接待多少家媒体的记者了。”
事实上,目前的热闹不过是一场按照时间序列的顺延而已在2012年9月,从哈尔滨市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员工起,就注定了关注会是一种必然。
10月中旬,哈尔滨城管局公布报名结果:457个工勤技能岗位却引来1万余人报名,最终缴费成功的7186人中,拥有本科学历的2954人,占41.11%;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。
当时就有媒体报道称,“哈尔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两部咨询热线,每天都接到近千个咨询电话。因为报名火爆,招聘单位不得不将报名时间延长一天。”
王勇称,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,更没想到会吸引到这么多的高端人才,不过,从另一方面看,这么多的高端人才青睐环卫工作岗位也属正常,而且也符合“哈尔滨市环卫系统的发展”。
王勇称:“这次全是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员工,是政策上的创新,哈尔滨市环卫作业队伍文化偏低、年龄偏大、技术岗位作业人员不足都是现实问题,按照市里的相关要求,我们要尽快建设一支年轻化、技能化、专业化的环卫队伍。”
不过,王勇也清楚,457个岗位能够吸引来万余人报名,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“新进人员均按照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管理,使用事业编制;工资及社会保险等均按现行事业单位工勤岗位标准执行,对新进的外地人员可落为哈尔滨市城区户口。”
“事业单位”是指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组织,有着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特征:政府直接组织、管理与投入,也能最大程度保证政府意志的实施。
稳定,还是稳定
这几天下班,姜丹会到网上浏览公众的评价:“什么样的声音我都能接受,像我们这些80后其实有很强的承受力。”
记者采访到的诸多新进员工都表现出对网上争议的豁达,只是在涉及到理想的话题时才有不同意见。
性格开朗的张冉看到网上有人说“为了稳定而放弃理想”,就想发帖回应,后来想想还是算了,没有回应的原因是:“万余人报名,7000多人考试,这么大的竞争之下我才获得这个职位,那么我的言行就是代表了环卫部门,如果哪句话说的不对或者引起误解,再来个"人肉"什么的,我的工作可能就没了。”
张冉坚持认为,追求稳定与放弃理想没有关联,“理想不是一个永恒的词汇,因为随着每个人的成长以及所处的不同阶段,理想是会发生变化的,比如我大学毕业时,我的理想是要成为一名空姐,所以在各个方面去完善自己,比如英语口语,比如礼仪培训,但就是因为打字太慢,怎么练都不行,最后也没当上空姐。”
随后,张冉成了一名政府雇员,在那个阶段里,张冉的理想是能够进入到体制内,所以,尽管自己的日常工作很繁忙,但还是挤出时间备考。在准备考试的两个月里,张冉几乎取消了如看电影、和朋友逛街、K歌等所有需要时间的娱乐。
“我现在的理想就是好好工作,将来如果有机会,能够调整到管理岗位。”张冉说,“但这并不是我的一切,我现在还没有男朋友,如果将来必须要嫁到南方去,我就会舍弃现在的,难道我这是为了稳定而失去理想了吗?”
在正式上岗之前,这些人进行了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,姜丹说,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,没有对各自的学历以及未来规划做更多讨论,“因为都知道有29名研究生报考,但最后只录取了7个,都好奇,22个研究生为什么没有被录取?”
事业编制的魔力
王勇说,这次招考要通过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,22个研究生里既有倒在笔试上的,也有在面试没有获得认可的,主要原因是“对环卫工作的认识不够”。
研究生专业是教育的王洋就是22个研究生之一,他目前在一家传媒机构工作,当听到同事们广泛议论“研究生当环卫工”时,王洋保持沉默。
王洋认为考试的题太难了:“笔试总分是200分,50分的内容是关于社会和谐、公德等方面的,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看马哲、邓论等书籍,但剩余的150分包罗万象,而且在招考时就说,考试不指定教材,不指定范围,原则上掌握清扫员具备的知识。”
王洋至今记得考试的几个题目,有道题问:清扫机车旋转的扫帚是向内旋转还是向外旋转?还有的题问:遇到积水时,是用笤帚处理快还是用撮子快?
“类似这样的题还有很多,而且除了环卫方面的问题,还有交通法规、交通信号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题,太庞杂了。”王洋能准确回忆的两道题,他都答错了,以至于现在看到清扫机车,王洋会停下来观察,旋转的笤帚果然是向内旋转的。而处理积水时,扫帚的效率要优于撮子。
不过,王洋还是获得了面试的机会,面试只有12分钟,7名考官和3名计分人员,“虽然面试无数次,但说不紧张还是假的,尤其是看一个个人进去,一个个又面无表情地出来。进去面试的时候,不让报名,考官直接提问,就两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是:做好环卫工人是不是只要体力好就行?这肯定要回答不是,但接下来需要考生进行阐述,我不大记得当时是怎么说的,因为感觉不好,以至于第二个问题都没印象了。不过,我看到7名考官每人在一张白纸上打分,然后交给计分人员计算。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,整个过程是公平的,我这次没考上是自身的原因。”
王洋热衷体制内的身份不仅仅是追求稳定,“我老家是省内的一个农村,现在都没有直达的火车,而是要坐7个小时的客运,虽然我现在是学校的集体户口,但打工的地方都没办法把我落到城市户口,户口的差异带来的是诸如就业、福利、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的不同,就算是死,我也要死在编制里。”虽然面带笑容,但王洋说得并不轻松。
学有所用是第一位
作为七名研究生中惟一男性的许鑫,现在的岗位也是一线清扫,因为研究生扫马路的热点,他已经接受过5家媒体的采访,不同于其他员工私下里向记者表述的追求稳定,许鑫称报考的原因里,追求编制内的稳定只能放在第四位,排在第一位的是“学有所用”。
吴慧敏称,虽然部分清扫工作还是由人工完成,但随着城市以及科技的发展,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机械设备,而目前的环卫工人多是文化偏低的临近60岁的人。
在工作的几天里,许鑫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氛围:“因为多是老人,他们的儿女也就是我们的年纪,所以很照顾我们,虽然每天差不多要不断走路扫地6个多小时,但体力上还是能够适应。”
环卫队伍里来了高学历的年轻人,这在众多临时工身份的环卫工人中间似乎没有掀起什么波澜,老绳今年58岁,已经做了4年的环卫工,每月的薪水是1400元,还有一份意外伤害保险。
“我觉得这些孩子就是来体验生活的,哪能读了那么多年书,花了那么多钱最后来扫地?”也许是年纪和学历上的鸿沟,让老绳对出现的同工不同酬没有任何意见,“这些孩子都是(环卫)将来的领导。”
不过,59岁的老马认为研究生本科生成为体制内的人造成了某种“不公平”。老马抱怨:“我们现在管理严格,比如看到我抽烟,罚款20,看到我清扫的路面有杂物,罚款20,迟到,罚款20,想开除我就开除,这些"分配"过来的肯定不会说开除就开除。”
老马说,新来的这些人早晨8点才上班,而我们这些临时工清早6点就得来。姜丹坦承,这是“担心我们不能适应,算是一种照顾,不过,我们要工作到下午5点,早晨6点上班的,午后1点就可以下班了,1点后换班。”
热衷体制内职位应反思
对于社会的热议,王勇认为是对环卫工人固有的观念使然。王勇反问:“谁说环卫工人就不能是高学历?难道环卫工人就必须是没文化和老年人吗?在我看来,招收这些高学历的人当环卫工,为将来的环卫事业培养人才,都再正常不过了。”
事实上,关于研究生当环卫工的讨论,并非由哈尔滨开始,早在2006年就有广州本地媒体报道称,当地环卫部门招收有编制的环卫工,就有研究生报名并被录取。
对此,广州市环卫行业协会的秘书长赵东平告诉记者:“当初是招考进了研究生,但并没有去一线当环卫工,而是到环卫机关里,目前整个广州的环卫工人里,据我所知,连个本科生都没有。”
赵东平对哈尔滨出现研究生当环卫工的事情比较关注,“因为地域以及观念的不同,广州的环卫工作已经市场化,在市场化里,没有所谓的体制外还是体制内,更没有什么所谓的级别。”
对于赵东平的看法,王勇认为:“环卫说到底是公共项目,那么,公共项目到底是市场化还是由政府完全承担,至今在学界上都还有争论,按我的理解,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项目,在市场化方面,还要有缜密的考虑,就算是在发达国家,也有环卫工就是公务员啊。”
在王洋看来,如果国考不能顺利通过,稳定的事业编可以当做公务员的延伸。有数据显示,自2009年以后,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年轻人都超过100万人,而1994年-2000年,6年里,全国累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不过4万余人。
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专家张景岫称,从经济学的角度,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或者是发展的预期放缓的时候,大家更多从安全性的角度去考虑,就是说更倾向于做出比较规避风险的选择。所以我觉得学生在工作上有更多的这种安全性的考虑,也可能会跟宏观经济的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。对于公众的担忧,张景岫称,有些专业的落脚点,比如地矿石油,主要集中在国企,所以选择国企无可厚非,但没有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特点,而一味追求稳定,则是不理性的选择。
程小平说:“出现的研究生当环卫工也好,还是国考的万人角逐一个职位,只能说是改革意识的消退,这种消退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,而是整个社会,这一点,必须引起我们的深思。”
对于这些新进员工来说,王勇的担心则是“我怕他们因为辛苦而不能坚持下来。”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部分人为化名)
网友声音
看见你是你:我本科生情何以堪啊!
要飞:为了一个研究生本本,人们起早贪黑地苦读书,而等拿到了研究生本本,又要起早贪黑去扫地,知识就这么被灰尘淹没了……
老沉了:小时候,看到街上扫大街的阿姨,冒着凛冽的寒风,在辛勤劳动。妈妈说,你将来不好好学习,就干这个了。结果长大了发现,只有好好学习,才能干这个。
大眼睛老九:我认为研究生当环卫工,是国家教育资金的浪费,是糟踏他们的父母心血钱。
小手指压死你:不知给这些研究生培训的人是什么学历?
不说不说:落榜的22名研究生心里不知道啥滋味,居然扫大街都没人要…… |
|